据报道:10月24日,陈女士给记者发来消息,称家里花费40万元,终于从缅甸电诈园区将她弟弟小陈(化姓)营救回国,但回家以后的小陈“不太对劲”,“还怪我们救他回来”。这几天,陈女士做过几次噩梦,梦见弟弟又跑到境外从事电诈。
陈女士担心的“回流”,在涉缅甸诈骗问题中客观存在。9月12日,据公安部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,去年以来,公安部在前期研判基础上,抓获境外“回流”犯罪嫌疑人5.6万余人。而参与救援小陈的在缅华人王先生告诉记者,在其经手过的救援对象中,也不乏回国后再次投身电诈园的情况。
此前,在针对涉缅北跨国犯罪的系列报道中,曾通过梳理相关研究发现,跨国的参与者呈现出低龄、低收入、低学历的“三低”现象。“赚快钱”,是吸引这一群体投身跨境犯罪的主要动力之一。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