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1402年,在南京皇宫大殿上,朱棣命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。谁知,方孝孺坚决不肯屈服,还对朱棣痛骂不止。
朱棣大怒,命人用刀从方孝孺嘴角一直割到耳朵。方孝孺脸上顿时血流如注,但依然强忍剧痛,怒骂不止。
朱棣见他宁死不屈,下令将他打入死牢,于南京聚宝门外凌迟处死,终年46岁。
诛杀了方孝孺后,朱棣又下令将其“诛灭十族”,包括他的门生,共计873人。方孝孺就此成为史上唯一被灭十族的人。
古代犯大罪之人,一般诛三族、灭九族等,方孝孺何以如此惨烈被灭十族,甚至还连累所有族人及门生呢?
其实,除了朱棣手段狠戾外,方孝孺虽然气节非凡、忠勇可嘉、千古流芳,却也是令人唏嘘。
痛骂朱棣,不肯拟诏
方孝孺,出生于1357年,浙江台州人,从小聪明好学,师从名门,早年拜在宋濂门下,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天赋,很快成为当时儒门的领袖,被誉为“明初第一大儒”。
朱元璋十分欣赏方孝孺的才华,想要孙子朱允炆重用他。朱元璋死后,朱允炆即位,就按祖父遗训请方孝孺入京任职,方孝孺正式成为国家的重臣。
同时方孝孺还是朱允炆的老师,朝中很多官员也是他的学生。
因此,方孝孺是一位声名显赫的大学问家,对当时的天下影响力非常大,在文人群体中也有非常高的号召力。
后来朱允炆强行削藩,逼得叔叔们死的死、反得反,为求自保朱棣发动“靖难之役”,最终逆袭成功,从侄儿手中夺得皇位。
但毕竟是犯上作犯,名不正则言不顺,因此需要有合法性以昭示天下。
方孝孺才华出众,是儒门领袖,在文人群中享有非常高的影响力与号召力,此前讨伐燕王朱棣的檄文也出自他手。
朱棣正是看中了他这一点,他让方孝孺起草诏书,其实是为了给自己篡夺侄儿皇位的合法性正名,并借此达到笼络人心的目的。
当初朱棣发动“靖难之役”起兵之时,他身边的第一谋臣姚广孝就曾对他说:破城当天,方孝孺是绝对不可能投降的。
姚广孝深知朱棣的脾气与禀性,就跪下来请求朱棣,求他不要杀害方孝孺,否则“天下读书人的种子就彻底消灭了”。
朱棣答应了姚广孝的要求,他本就打算通过名声显赫的一代大儒方孝孺来笼络人心,这下也正合他心意。
于是燕军攻克南京后,朱棣多次派人劝方孝孺投降,希望他撰拟新皇帝即位诏书,但多次都被方孝孺拒绝了。
不仅如此,从南京城被攻破、建文帝身死的那一天起,方孝孺每天都为建文帝身披丧服,整日伤心痛哭。
这一天,朱棣上朝时,命人把方孝孺押到殿上。方孝孺身着孝服,一上殿就嚎啕大哭,哭声响彻大殿,闻者无不为之动容。
朱棣也心有戚戚鄢,下殿对方孝孺说:“先生莫要如此悲伤了,其实我也只是效仿周公辅佐成王罢了。”
方孝孺反问:“那成王在何处呢?”
朱棣答:“已Z焚身死。”
方孝孺又问:“为何不将建文帝之子立为君王。”
朱棣答道:“国赖长君,其子尚幼。”
方孝孺再问:”为何不将建文帝之弟立为君王?”
朱棣答很无奈,霸道回答:“此乃朕之家事!”
在两人的一番唇枪舌剑中,朱棣已明显落于下风,他干脆命人将纸笔拿来递给方孝孺,强逼他草拟即位诏书。
谁知,方孝孺接过纸笔,挥笔而就“燕贼篡位”四个大字,然后将笔一丢,大声道:“死有何惧,诏书断不撰拟!”
朱棣强压怒火,威胁道:“你就不担心九族被诛吗?”
方孝孺毫不畏惧:“莫说九族,便是十族又如何?”
方孝孺可能至死也不会想到,他这句话将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,十族的人被诛,那是怎样一个概念?
朱棣盛怒不已,命人将方孝孺从嘴角割到耳朵,方孝孺仍然强忍剧痛怒骂朱棣。
朱棣无计可施,将方孝孺打入死牢,在聚宝门外将其凌迟处死。
累及十族,何其无辜
在方孝孺被打入死牢时,朱棣就在大力缉获其亲属了。在方孝孺行刑当天把他们押到刑场,当着方孝孺面处死。
方孝孺强忍悲痛,仍然自始至终都没有屈服,还在自己临刑前,特意拟了一首诗,以表示对建文帝的忠心不二。
朱棣杀了方孝孺后,又下令诛其十族,就是在九族基础上再加一族:门生,如此一共处死了873人。
在古代民俗里,九族一般包括高祖、曾祖、祖父、父、自己、子、孙、曾孙、玄孙共九代;有的还指父族四、母族三、妻族二等。
方孝孺被诛十族,波及范围更广了,这是史上绝无仅有的。873人被凌迟处死,打入监牢及发配充军的不可胜数等。
由此可见,朱棣对方孝孺有多痛恨!
明成祖朱棣是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君王,在执政期间政绩突出,采取了很多积极的措施,如:
改革吏治;亲征蒙古;迁都北京,巩固北部边防;在西南设行政区划,维护祖国统一与完整;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外交流;编《永乐大典》,疏通大运河......
如此开创了一代著名的“永乐盛世”,令后世敬佩不已。
但,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?
朱棣功绩很大,同时手上也沾满了鲜血。在坐稳大明江山之后,他开始排除异己,杀光所有反对他的人,包括将方孝孺诛灭十族等。
后世一提起方孝孺,也总会有人赞誉他刚直不阿、忠贞不渝、舍生取义的非凡气节。
诚然,方孝孺确实死得惊天动地,千古流芳,但现在很多人对方孝孺之死也颇有微词。
我认为方孝孺这三方面令人唏嘘:
一:不懂得明哲保身,不懂得审时度势。
朱棣向他示好,即便不投降,大可不必去激将朱棣,朱棣是越激越杀,越杀越激,最终造成人间大惨剧。
自古一朝天子一朝臣,不管谁做君王,作为臣子的做好臣子的本分就好,皇权之争有时真的非臣力可为。
也许作为帝师,他自认忠贞最重要。
二:罔顾十族人性命,值得吗?
这个问题确实不好评说,不过因他连累送命的800多人甚至更多人确实有些无辜。
一般五服之内算近亲,五服以外再被连累就太不可思议了,这些真成了“人在家中坐、祸从天上落”,欲哭无泪啊。
三:朱棣比朱允炆更适合当君王。
若不是朱允炆强行削藩,朱棣想必仍然是一个好臣子,只是朱允炆太心急了,最终逼得朱棣造反,所谓有因必有果吧。
事实也证明了,朱棣的确是一代有为君王,文武全才,多谋多智,励精图治,宽严并济、知人善任等,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丰功伟绩,历代对他的评价都非常高。
甚至伟人评价明朝皇帝时也说:“明太祖、明成祖,两个不识字的皇帝做得不错。”
当然朱棣对建文帝与方孝孺确实处理有些狠,这确实有些遗憾。
方孝孺还有后人吗
方孝孺被处死后,他那些侥幸活下来的门人与弟子拾其遗骸将其葬在聚宝门山上,后来历朝历代的人也为方孝孺做了不少事。
如:明朝万历年间,著名戏剧家汤显祖为其立碑建祠,但被毁于战火;到清代时,李鸿章任两江总督时为其重新修墓立碑;民国时,浙江省长为其重修,不料又被焚毁。
到了现在2002年,方孝孺诞辰600周年时,据说方孝孺后人捐款与南京雨花台管理局一道重修方孝孺墓,此后不断有人去瞻仰。
也就是说,方孝孺虽然被灭十族,但很可能也是有后代的,史书上没有记载,但民间有很多,如:江苏江都旋姓、六姓、上海南汇余姓等都说是方孝孺后代;甚至说烈士方志敏也是方孝孺后代等。
而可信度比较大的是2009年一位安徽青年何俊说自己是方孝孺第23代孙。
据说当时一位抄家官员不忍方孝孺绝后,将方家小儿子方圣救下,方圣的大儿子方通迁至安徽庐江县,为此代代遗传下来,从方孝孺到何俊就是23代。
不过,方孝孺被灭十族后,事隔600多年,也无法用DNA验证了,方孝孺到底还有没有后人传世仍是历史一大谜团。